46XhjT9a7ha作者:教育movie.huanqiu.comarticle《东北虎》导演耿军:一部作品就能表达我的所有?不可能的/e5ipl1avc/e5ipl1bm2《东北虎》海报。由耿军执导的《东北虎》正在上映,这是耿军第一部登上院线的导演作品,电影上映11天,票房还不到1600万元。这部从2012年就开始进行剧本创作的电影,面对这样的市场反馈,耿军会在乎吗?在上映前后,新京报记者曾问过他这个问题,他表示,自己对市场没有什么发言权,只是期待观众能走对影厅,不要把电影当成爆笑喜剧贺岁片来看,它里面是有黑色幽默的,有独特的观影乐趣。对于票房,耿军依旧淡定,他不觉得自己的电影要接受票房数字的反馈与判断,获得更大的投资或是数字上的成功,远不是他追求的东西,“我自己追求的东西可能只有一样,就是能持续地拍电影,低成本、中等成本的,都没问题,我拍一切的电影,都是为了持续地拍电影。”是什么激发了创作灵感?2012年灵光一现,总去动物园看老虎勾起质问式表达欲望 2012年,耿军开始写剧本,最初,在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三个字就是“东北虎”,除了这三个字,其他什么都没有写。他说那是灵光一现的感觉,完全没有想好故事走向、人物背景,这应运而生的三个字,大概与他爱逛动物园有关。北京动物园、上海动物园、广州动物园,长春动物园、哈尔滨动物园,每个地方的动物园几乎都有耿军的足迹,每次逛,他都会思考一个问题——动物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?“无论是猩猩还是大象、老虎还是狮子,它们被饲养在这里,但都离开了它们本来的生活环境,对动物来说,动物园像是游乐园,但又像是监狱,得到好的饲养,却失去了自由。再说回到东北虎,它是森林之王,却被眷养在这个坑里,旁边假山假水,饭点时扔点牛肉投点鸡,懒懒散散地晒会太阳,我在想它还凶猛吗?它就没有想过摆脱这个处境吗?还是说它已经习惯了这种驯化?”片中养在动物园中的东北虎。东北虎的遭遇和境况,勾起了耿军很强烈的表达欲望,也伴随着他创作的全过程。他的男主人公徐东,就是东北虎的一种现实映照,取材自他的好友徐刚,徐刚家里的狗被人吃掉了,他决定要去给狗报仇,这成为故事的原始发生点。为何说剧本“写大了”?六年后有能力启动发现章宇马丽很适合,但片中谁也演不过“小二”写完《东北虎》的剧本,耿军意识到这次自己“写大了”,他意识着要将这个剧本影像化是需要制作规模的,那时候找不到钱,没能力开拍,这个剧本就放在桌上了,过了六年才开始启动。在这期间,耿军并不是把所有心思放在未完成的《东北虎》上,他笑称自己绝不是为一件事就掉进沟里,只能苦苦在沟里等着人搭救的人。“写大了,我就放在那里了,那我就再写一些低成本的、体量小的、我能拍的戏,如果真的是活活等六年,那我就疯了,不过还好,拍完其他小片,成绩还不错,直到2018年我们有能力做《东北虎》,再把剧本拿出来开始打磨。”就这样,一个等待了多年的剧作开始影像化,按照以往的习惯,在剧作创作阶段,耿军就想好了人选,他的男女主角是一对三十五六岁的晚婚夫妇,即将迎来他们的第一胎,他觉得在这个年龄段范围的演员,章宇与马丽非常贴合人物气质、形象,“他们是非常优秀的演员,我很喜欢他们的面孔、气质,尤其是自身的质感。比如大家对马丽会有喜剧人的印象,但她是职业演员啊,只不过她演的喜剧更被人熟知而已,演完这部片,就像有人说的,马丽像安藤樱(日本演技派女星,代表作《百元之恋》《小偷家族》)一样好。”耿军认为,观众通过《东北虎》,会改变马丽是喜剧人的印象。愉快,是耿军对《东北虎》整个拍摄旅程的评价,参演的演员熟悉戏路,也能为了这个角色调整彼此的频道,除了章宇、马丽两位专业演员,以往同耿军合作的鹤岗“耿家军”也都在片中担纲重要角色。小二在《东北虎》拍摄现场。张志勇、徐刚、小二,“他们跟我演了10多年的电影,对表演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,他们不是那个‘圈’的演员,日常都在生活里浸泡,自带生活化的气质和质感,可以说是从生活里腌制出来的,他们一起搭戏,感觉特别好。”片中的小二,事实上是耿军的表弟,是他五姨家的孩子,小二因为幼时中枢神经被抗生素损伤,说话节奏有些慢,他在片中贡献了几个深刻且意味深长的镜头,“他是把自己扔(戏)里边了,其实他做了很多准备,需要提前一个月跟张志勇把剧情给熟悉掉、把台词消化掉,谁也演不过他。”“耿家军”的徐刚、张志勇这次与章宇有不少精彩对手戏。影片结尾有答案吗?有投资才敢拍夜戏,作品提出情感问题不一定非要解答章宇曾告诉新京报记者,《东北虎》是耿军投资最大、最有钱的一部电影,原因是以前他的电影都不敢写夜戏,因为要打光会花更多的钱。这个说法,也得到了耿军的认同,他憨厚一笑,“以前我写夜戏,写完了摄影师就说‘咱们没那么多灯光,你改成白天的吧’。我也没什么挣扎勉强,就改呗。尤其在鹤岗这地拍戏,可以说更多拍的是密度戏,就是需要争抢太阳刚下山,天没有黑透的那几分几秒的自然光。”耿军感叹自己挺幸运的,以前没钱拍夜戏,就哪里亮去哪里拍,现在这部“最贵的电影”,让他既可以打光,也可以有夜戏,尽管只有两三场。白天时长很短,下午3点半太阳就要落山,耿军还是将拍摄地放在自己的乐园——鹤岗,从以往的作品到《东北虎》,鹤岗成为耿军的最佳故事背景配置,外界评价他的电影作品仿佛是一部漫长的关于鹤岗的纪录片,记录了一代鹤岗人从青年到中年、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,甚至把这些作品称之为“鹤岗宇宙”。“我的童年、少年、青年时期都在这长大的,我在那过得很好,我的情感也就在那。尽管我的电影大部分都在鹤岗,但其实它在我的影像里只呈现了一丁点,还有很多没有呈现。”耿军认为,每位观众对电影会有不同解读,“想一想有回味就行了。”《东北虎》的片尾有些开放式,似乎没有真正的结局,徐东要寻找的东西,也没有一个定论。耿军说自己还是想传达一个观点,就是如何突破困境,但至于究竟该怎么办,就要交由观众思考。“艺术作品是提出问题,剩下的答案,科学有科学领域解决,可是情感有答案吗?没有,我们在感性认知上可能会有自己的答案,但每个人看电影是用每个人的人生去看,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,理解与误解,没必要规定什么,你想一想有回味就行了。”【专访】每次能在自己身上挖出一点新的东西,这才叫创作新京报资深记者 周慧晓婉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刘越1643075571174责编:李晓丹新京报164307557117411[]//img.huanqiucdn.cn/dp/api/files/imageDir/e8b406bf4b6707c6f96adff00e5ab44d.jpg{"email":"lixiaodan@huanqiu.com","name":"李晓丹"}
《东北虎》海报。由耿军执导的《东北虎》正在上映,这是耿军第一部登上院线的导演作品,电影上映11天,票房还不到1600万元。这部从2012年就开始进行剧本创作的电影,面对这样的市场反馈,耿军会在乎吗?在上映前后,新京报记者曾问过他这个问题,他表示,自己对市场没有什么发言权,只是期待观众能走对影厅,不要把电影当成爆笑喜剧贺岁片来看,它里面是有黑色幽默的,有独特的观影乐趣。对于票房,耿军依旧淡定,他不觉得自己的电影要接受票房数字的反馈与判断,获得更大的投资或是数字上的成功,远不是他追求的东西,“我自己追求的东西可能只有一样,就是能持续地拍电影,低成本、中等成本的,都没问题,我拍一切的电影,都是为了持续地拍电影。”是什么激发了创作灵感?2012年灵光一现,总去动物园看老虎勾起质问式表达欲望 2012年,耿军开始写剧本,最初,在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三个字就是“东北虎”,除了这三个字,其他什么都没有写。他说那是灵光一现的感觉,完全没有想好故事走向、人物背景,这应运而生的三个字,大概与他爱逛动物园有关。北京动物园、上海动物园、广州动物园,长春动物园、哈尔滨动物园,每个地方的动物园几乎都有耿军的足迹,每次逛,他都会思考一个问题——动物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?“无论是猩猩还是大象、老虎还是狮子,它们被饲养在这里,但都离开了它们本来的生活环境,对动物来说,动物园像是游乐园,但又像是监狱,得到好的饲养,却失去了自由。再说回到东北虎,它是森林之王,却被眷养在这个坑里,旁边假山假水,饭点时扔点牛肉投点鸡,懒懒散散地晒会太阳,我在想它还凶猛吗?它就没有想过摆脱这个处境吗?还是说它已经习惯了这种驯化?”片中养在动物园中的东北虎。东北虎的遭遇和境况,勾起了耿军很强烈的表达欲望,也伴随着他创作的全过程。他的男主人公徐东,就是东北虎的一种现实映照,取材自他的好友徐刚,徐刚家里的狗被人吃掉了,他决定要去给狗报仇,这成为故事的原始发生点。为何说剧本“写大了”?六年后有能力启动发现章宇马丽很适合,但片中谁也演不过“小二”写完《东北虎》的剧本,耿军意识到这次自己“写大了”,他意识着要将这个剧本影像化是需要制作规模的,那时候找不到钱,没能力开拍,这个剧本就放在桌上了,过了六年才开始启动。在这期间,耿军并不是把所有心思放在未完成的《东北虎》上,他笑称自己绝不是为一件事就掉进沟里,只能苦苦在沟里等着人搭救的人。“写大了,我就放在那里了,那我就再写一些低成本的、体量小的、我能拍的戏,如果真的是活活等六年,那我就疯了,不过还好,拍完其他小片,成绩还不错,直到2018年我们有能力做《东北虎》,再把剧本拿出来开始打磨。”就这样,一个等待了多年的剧作开始影像化,按照以往的习惯,在剧作创作阶段,耿军就想好了人选,他的男女主角是一对三十五六岁的晚婚夫妇,即将迎来他们的第一胎,他觉得在这个年龄段范围的演员,章宇与马丽非常贴合人物气质、形象,“他们是非常优秀的演员,我很喜欢他们的面孔、气质,尤其是自身的质感。比如大家对马丽会有喜剧人的印象,但她是职业演员啊,只不过她演的喜剧更被人熟知而已,演完这部片,就像有人说的,马丽像安藤樱(日本演技派女星,代表作《百元之恋》《小偷家族》)一样好。”耿军认为,观众通过《东北虎》,会改变马丽是喜剧人的印象。愉快,是耿军对《东北虎》整个拍摄旅程的评价,参演的演员熟悉戏路,也能为了这个角色调整彼此的频道,除了章宇、马丽两位专业演员,以往同耿军合作的鹤岗“耿家军”也都在片中担纲重要角色。小二在《东北虎》拍摄现场。张志勇、徐刚、小二,“他们跟我演了10多年的电影,对表演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,他们不是那个‘圈’的演员,日常都在生活里浸泡,自带生活化的气质和质感,可以说是从生活里腌制出来的,他们一起搭戏,感觉特别好。”片中的小二,事实上是耿军的表弟,是他五姨家的孩子,小二因为幼时中枢神经被抗生素损伤,说话节奏有些慢,他在片中贡献了几个深刻且意味深长的镜头,“他是把自己扔(戏)里边了,其实他做了很多准备,需要提前一个月跟张志勇把剧情给熟悉掉、把台词消化掉,谁也演不过他。”“耿家军”的徐刚、张志勇这次与章宇有不少精彩对手戏。影片结尾有答案吗?有投资才敢拍夜戏,作品提出情感问题不一定非要解答章宇曾告诉新京报记者,《东北虎》是耿军投资最大、最有钱的一部电影,原因是以前他的电影都不敢写夜戏,因为要打光会花更多的钱。这个说法,也得到了耿军的认同,他憨厚一笑,“以前我写夜戏,写完了摄影师就说‘咱们没那么多灯光,你改成白天的吧’。我也没什么挣扎勉强,就改呗。尤其在鹤岗这地拍戏,可以说更多拍的是密度戏,就是需要争抢太阳刚下山,天没有黑透的那几分几秒的自然光。”耿军感叹自己挺幸运的,以前没钱拍夜戏,就哪里亮去哪里拍,现在这部“最贵的电影”,让他既可以打光,也可以有夜戏,尽管只有两三场。白天时长很短,下午3点半太阳就要落山,耿军还是将拍摄地放在自己的乐园——鹤岗,从以往的作品到《东北虎》,鹤岗成为耿军的最佳故事背景配置,外界评价他的电影作品仿佛是一部漫长的关于鹤岗的纪录片,记录了一代鹤岗人从青年到中年、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,甚至把这些作品称之为“鹤岗宇宙”。“我的童年、少年、青年时期都在这长大的,我在那过得很好,我的情感也就在那。尽管我的电影大部分都在鹤岗,但其实它在我的影像里只呈现了一丁点,还有很多没有呈现。”耿军认为,每位观众对电影会有不同解读,“想一想有回味就行了。”《东北虎》的片尾有些开放式,似乎没有真正的结局,徐东要寻找的东西,也没有一个定论。耿军说自己还是想传达一个观点,就是如何突破困境,但至于究竟该怎么办,就要交由观众思考。“艺术作品是提出问题,剩下的答案,科学有科学领域解决,可是情感有答案吗?没有,我们在感性认知上可能会有自己的答案,但每个人看电影是用每个人的人生去看,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,理解与误解,没必要规定什么,你想一想有回味就行了。”【专访】每次能在自己身上挖出一点新的东西,这才叫创作新京报资深记者 周慧晓婉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刘越